查看原文
其他

多款“隔离险”下架!


近期,不少消费者发现,

一度销售火爆、承诺可以在隔离期间

予以投保人相应经济补偿的“隔离险”,

开始陆续下架。

也有不少已投保的消费者表示,

“隔离险”的理赔并没有那么容易。

具体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一起来看↓



多款“隔离险”下架,赔不起了?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记者了解到,所谓“隔离险”“防疫险”,大多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触发理赔条件后保险公司以津贴形式进行经济补偿。


记者发现,大家关于“隔离险”的投诉集中在“被隔离却没有产生理赔”“退保手续费高昂”“理赔证明材料苛刻无法提供”“强制购买”等。


近日,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的“全民疫保同升级版”、众安在线的爱无忧意外险已经在多个渠道下架,去年受追捧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伤害保险更是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下架了。


新冠疫情发生后,一些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了新冠疫情隔离险、确诊险、被隔离或确诊就赔津贴。市面上这类产品保费基本在百元内,保障时间少则1个月,多则1年。被保人在保险期间被隔离,便可以每天获得150至1000元不等的补偿。这类保险不仅能在保险分销平台购买,还可以在支付宝、微信,或是部分银行的APP上直接下单。还有部分产品则选择和航空公司、旅游公司合作,在购买机票时直接勾选下单。


因为便捷、便宜,隔离险销售十分火爆。在第三方平台,有KOL表示自己推荐的保险产品还当天晚上7点就要下架,“客服说因为卖得太好了。”


销售火热的保险产品,为什么又纷纷下架了呢?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栏目视频

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下架产品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监管政策改变,一种是产品需要更新换代,一种是产品设计时的风控考虑与当下的现实情况不符,导致保险公司赔付风险大。


而隔离险下架的原因,或许就与赔付风险有关。界面新闻援引一位曾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任保险产品经理的人士的介绍:“作为创新险种,过往数据有限,所以带居家隔离责任的现在赔穿了”。



以上海为例,最近每天通报确诊+无症状感染者不断增加,这跟以前的隔离数量相比,远非涨几倍的事情。对保险公司来说,病例迅速增长,波及范围扩大,单靠简单的涨价,无法应付赔付成本的显著上升。而且这里还会有大量的潜在纠纷、服务能力跟不上等问题。


一边是疫情卷土重来带来的赔付压力,另一边则是不断收紧的监管。今年2月,银保监会财险部发布《关于规范“隔离”津贴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对发现的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要求经营此类业务的公司要根据前述要求做好自查和整改。



上海银保监局提示:
购买“隔离险”前需先了解“二保”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特别发布了关于投保“隔离险”的消费提示。


上海银保监局列举的案例显示,王小姐于去年11月购买了一款保险产品,其中包含“新冠肺炎强制隔离每日津贴保险金200元/日”权益(俗称“隔离险”)。当她因为去年12月次密接被强制集中隔离而寻求理赔时,却被保险公司告知,次密接不在赔付范围,保险责任仅包括密接和中高风险地区隔离。同期,孙小姐也购买了这款保险产品,她表示自己之前被疾控要求居家隔离,门上贴了封条并加装监视器,然而保险公司认为这属于居家健康监测,不属于保险条款约定的强制隔离,也不算密切接触者,因此无法理赔。


对此,上海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在购买“隔离险”前需先了解“二保”,即“不保什么”和“保什么”,购买后需注意留好相关隔离证明。


上海银保监局提醒称,“责任免除”又称为“除外责任”,是指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即保险公司依法或依据合同约定不承担保险金赔偿或给付责任的风险范围或种类。例如,部分“隔离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约定,被保险人虽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另外,投保前已疑似感染或已收到通知要求隔离的、保险合同生效前被保险人所在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等情况均可能属于责任免除情况。因此,责任免除非常重要,消费者务必仔细阅读这部分“不保什么”的条款,清楚理解后再投保。


需要注意的是,在投保“隔离险”时,消费者所理解的“隔离”并不一定是保险条款中所界定的“隔离”。上海银保监局表示,消费者普遍认为“居家隔离”属于“隔离”,但许多“隔离险”条款中约定责任是“集中隔离”,还有部分 “集中隔离”是特指疑似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监测,且每个患者须处于一个单独的隔离空间。此外,部分“隔离险”只适用于被保险人被认定为密接或处于中高风险地区,同时被当地政府或防疫部门通知要求集中隔离的情况。健康监测、居家隔离等均不在上述“隔离险”保障范围内。消费者在选购“隔离险”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明确保障责任和范围,认真判断是否符合个人实际需求,谨慎投保。


为保障顺利理赔,上海银保监局提醒金融消费者在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需提供隔离证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单等材料,建议消费者及时留存好相关文件。尤其要注意部分“隔离险”须由当地防疫部门出具证明,不接受社区卫生中心出具的证明材料,建议消费者申请理赔前先向所承保地保险公司咨询,了解理赔时的材料清单和相关要求。



来源:央视财经、澎湃新闻、

中国银行保险报、潇湘晨报

编辑:吴俊霞

校审:周锦春


往期推荐

◆ 不低于50%!广东2022年高中招录办法出炉

◆ 深圳疫情防控相关最新问答来了!

◆ 孟晚舟亮相!回答了这些问题

◆ 这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6个月房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